
劉翔登上雜志封面
深圳新聞網(wǎng)訊 2009游泳世錦賽男子800米自由泳冠軍張琳,是57年來中國男子游泳首個世界冠軍。他打破了由澳大利亞名將哈克特保持的世界紀錄,路透社說他“摧毀了世界紀錄”。8月,在昆明海埂基地,張琳接受了《外灘畫報》的專訪。“水中的劉翔”、“泳池里的中國速度”……在泳池外,國內各個媒體正在紛紛用這樣的字眼來形容他。張琳并不喜歡這樣的稱呼,“我們練的是不同的項目,我只希望自己還是自己。”
只想做自己
在陸地上,泳壇新晉世界冠軍張琳有點手足無措。
攝影棚的燈光從右側打過來,他換上泳衣泳鏡,走到鏡頭前,把雙手叉在腰間后,不知道下一步該怎么做。
“要不你說吧,你想要什么樣的,我們跟著學就是了。”經(jīng)紀人楊博站在一旁有點不忍心,對攝影師說。
張琳,這個22歲的世界冠軍顯然還沒進入成名的狀態(tài)。“以前沒有拍過這么多,主要是擺pose累,還不太會。”拍照結束后,回來的路上,他坐在出租車后座,嘟囔著。
聽到這話,出租車司機好奇地向后視鏡看了看;沒找到什么線索,他又繼續(xù)專心開車。走在路上,這個身高1.89米的帥氣大男孩也沒有吸引旁人的更多關注。7 個多小時的采訪中,只有上午9點張琳到達攝影棚時,工作室的一個60多歲的老攝影師認出了他。老攝影師悄悄向記者打聽,“這是游泳冠軍張琳嗎?”在沒有得到答案前,老攝影師堅持自己的判斷,他很激動,忍不住跑到攝影間去看張琳。這讓正在煩惱擺什么pose拍照的張琳更加害羞起來。
“今天來的路上,也沒有人認出我。”張琳說。
7月30日,在羅馬舉行的2009年世界游泳錦標賽男子800米自由泳決賽中,張琳以7分32秒12的成績奪冠,并將澳大利亞名將哈克特保持的世界紀錄一下子提高了6 秒53;這也是57 年來中國男子游泳首個世界冠軍。
8月4日,張琳跟隨中國游泳隊從羅馬回國。國家體育總局副局長崔大林、北京市體育局局長孫康林、北京游泳隊的全體隊員、蜂擁而至的幾十名記者都候在機場,這樣的大場面和陣勢,據(jù)說只有姚明和劉翔經(jīng)歷過。
張琳沒給自己留太多的時間回味這些,在召開了一個簡短的媒體見面會后,8月8日,他就來到昆明海埂基地進行高原訓練,備戰(zhàn)全運會。
“水中的劉翔”、“泳池里的中國速度”……在泳池外,國內各個媒體正在紛紛用這樣的字眼來形容他。張琳并不喜歡這樣的稱呼,“大家總喜歡跟著第一個走,總愛說下一個誰誰誰。我們練的是不同的項目,我只希望自己還是自己。”

在羅馬世錦賽800米自由泳比賽中
13歲時的冠軍夢
“摸到泳池的邊的時候,興奮的感覺一下子就來了。”回憶起奪冠的那一刻,張琳仍然有些激動。他說從水池里浮出來,已經(jīng)感覺到自己是第一名了,再一看屏幕上的數(shù)字,“更加興奮了!”
他的教練陳映紅也很激動,“破紀錄我們也想到了,但他比我們想象的速度還略快一些。我本來設想成績會是7分36秒,但當最后成績出來,我也很興奮,確實游得很漂亮!”
當天,路透社的新聞稱“張琳摧毀了世界紀錄”。
但在張琳看來,這個成績更大的意義在于他對自己的重新定位。“對我的水平是一個認同,我現(xiàn)在是高水平選手。”而在一年前的奧運會,他對自己的定位不過是個“剛跨入高水平的選手”。
細心的人會發(fā)現(xiàn),張琳的水平在這幾年里呈跳躍式進步。2008 年之前,盡管在中國游泳隊已經(jīng)嶄露頭角,但在世界泳壇,張琳還是個無名小卒。“2006 年亞運會三項比賽都被韓國壓制了,2007年也沒進決賽,成績也很一般。那幾年,我很壓抑。”
2007年去澳洲訓練前,張琳的水平在世界泳壇只能算中下。那時,中國游泳隊為他找到了著名教練丹尼斯幫他訓練,丹尼斯是游泳名將、張琳的偶像哈克特的教練。因為有良好的底子,去澳洲1個月后,張琳覺得自己的水平開始提高。當時,昆士蘭州舉辦了一個游泳比賽,共比3 項。結果出來,“一項和我的最好成績平行,其他兩項成績都上去了。”
在澳洲訓練時,11月的某一天,哈克特回來看望教練,張琳害羞地跑了過去,和哈克特合影,然后又繼續(xù)回到訓練中。“英語不好,不能聊天。”他笑道。當時,哈克特并不知道這個激動的男孩是他的粉絲;他更不會想到,兩年后,自己保持的世界紀錄會被他打破。
但或許教練丹尼斯早就有預感,這個中國男孩身上有許多類似哈克特的地方。“我們兩個游同一個項目,訓練時我們都特想要達到某一個成績。”張琳說。
拿到世界冠軍后,張琳最大的心愿是給父母買套大房子住。這么多年,張琳一家一直住在北京海淀區(qū)的一個普通小區(qū)里,他的父母只不過是普通工人,周圍也從來沒有出過體育明星。
小時候,張琳就是個普通的小男孩。跑去學游泳,也是許多男孩子都做過的事——“小時候天氣熱,學校暑期班開了游泳課。為了避暑,我就去學了。”
那一年,正好趕上1994年的世錦賽,同樣是在羅馬。那是中國游泳隊最輝煌的一年,全隊共獲得16 枚金牌,以34 枚獎牌的成績位于榜首。游泳比賽中,中國女將奪得16 個項目中的12枚金牌。那時,7歲的張琳在家看電視,看到“一個不認識的姐姐”(樂靖宜)獨得了女子50米、100米、4x100米自由泳和4x100米混合泳接力4 枚金牌,一時震驚國際泳壇。“她站在領獎臺上,讓人印象很深刻。”
張琳沒有想到,15年后,在同一個地方,他會成為那個震驚泳壇的人。
他還記得第一次進深水區(qū)的感覺,他當時身高僅1 米3 多一點,卻被帶到了一個水深2米的池子。他小心翼翼地把腳放在水里,水的浮力讓他一下子浮起來,“就像在玩一樣,和陸地上的感覺不一樣,很好玩。”
張琳新鮮極了,他很好奇水下到底是什么樣子的,干脆“撲通”一下跳進水里。結果,他被淹著了。“一下就嗆到了,幸好很快就被撈了上來。”7 歲的他站在岸上,對這個池子心生畏懼,他不想再學游泳了。
“那怎么又去了?”記者問。
“后來是我媽逼我的!”張琳嚷起來。暑假班有7 堂課,上到第3 堂課,班里有一半的同學都走了。“因為都被淹著了,我看到別人淹著了我也不想去了。”母親不顧張琳的哭喊,硬是把他拽到了泳池邊,“我媽說交了錢,就這么幾堂課,必須得去。”
母親的出發(fā)點很簡單,張琳從小身體差,學游泳可以多一個鍛煉身體的途徑。“如果我不學游泳,現(xiàn)在身體一定很差。小時候,我常常生病。”那時,如果班里有個同學感冒了,張琳立刻就被傳染。
漸漸的,張琳愛上了游泳,還是因為好玩。“那時的訓練和現(xiàn)在不一樣,老師天天陪著你玩。”他最喜歡的環(huán)節(jié),是和小伙伴們在池子里打水仗。“也沒有在游,純粹是在瞎鬧。”
暑期班結束,張琳被北京體育大學的游泳老師相中。于是,他加入了海淀區(qū)業(yè)余體校游泳隊。“老師覺得我身體軟、輕,比較符合水里面的條件。”而他則認為可以繼續(xù)玩,就很開心地答應了。每天上學,張琳人在課堂,心卻在游泳池里,“老想著我要去游泳。”放了學,別的小朋友回家,他就沖到游泳館里去了。
想要成為一名游泳運動員是幾年后的事情了。“大概是小學四五年級,那時我已經(jīng)游了幾年,在體校成績還可以。當時我就想進初中以后,自己會不會走職業(yè)游泳的道路。”
小學六年級,張琳進了“北京二隊”。2000年,國家隊教練陳映紅來“北京二隊”選人,看上了十幾個隊員,張琳就是其中之一。
進專業(yè)隊的時候,教練布置了一個任務,要求每個人都寫一個游泳的目標交上去。張琳在紙上寫了三個字,“拿冠軍”。“其他人寫的是什么我已經(jīng)很含糊了,我自己的記得很清楚。”張琳回憶道。
“你當時想過怎么實現(xiàn)這個目標嗎?”記者問。
“沒想過!但我有很強烈的愿望。”那一年,張琳13 歲。

張琳身材性感
訓練時的“拼命三郎”回來了?
做明星累不累,還習慣吧?”看到得意弟子歸來,教練陳映紅站在海埂訓練基地公寓門口,笑容滿面地打趣道。
“累死了。”張琳抱怨道,一看到教練,他就變成了一個孩子。
中國游泳隊的人都知道,張琳是陳映紅的“大兒子”,陳映紅還有個13 歲的小兒子,正在北京上中學。有假期的時候,張琳哥哥會去教練家,帶著弟弟一起玩。但平時,陳映紅幾乎沒時間和兒子相處。
“我們呆的時間比她和兒子呆一塊兒的時間還長。一開始他們母子交流起來還挺陌生,到后來慢慢才有母子的感覺。”
張琳說,“拿到冠軍時,我第一個想起的人就是我的教練。”
2000年,陳映紅第一次在“北京二隊”見到張琳。張琳的體重輕,練的是蝶泳,游起來柔韌性不錯,被選中了。“那一撥1987 年出生的隊員有20 多個,當時他并不突出,從身體素質各方面來說,張琳排第九。其實他天生條件既不是很優(yōu)秀,也不是很差,應該說是中等吧。”那時,陳映紅并沒有太關注張琳。
那一年對陳映紅來說,也是特殊的一年,那是她第一次招小隊員。而且這一撥中,北京女孩里面沒有一個好的苗子。最后,陳映紅沒有留下一個女隊員,“全都是男孩兒。”
半年后,陳映紅開始注意到張琳。“發(fā)現(xiàn)他很刻苦。”陳映紅說,“剛進去的時候,張琳的水平不如其他人。但半年后,水平一下子就拉開了;這撥孩子里,他表現(xiàn)很突出。”
2001年上半年,14歲的張琳參加全運會達標賽,他是同隊里的唯一一個參賽者。他的400米成績出來,在全國排名11 位。“在他那個年齡,很不容易。”
也許父母要求嚴格,和其他的北京孩子相比,張琳身上沒有絲毫嬌氣。“只要你要求了,他就會拼命努力,達到你的要求。他不會偷懶,這就是他的個性。他在組里成績最好,訓練比別人都自覺。”
9 年里,張琳沒有偷過一次懶,組里面就他最刻苦。“只要是他能咬牙堅持的,哪怕是生病或者不舒服,他都會咬牙堅持下來。”說起這些,陳映紅有點感動。2003年,她帶著張琳去湖南長沙參加全運會,那是張琳的第一次正式比賽。賽前他拉肚子拉到虛脫,但最后還是堅持去比賽。
張琳每次參加比賽,一定要消耗3公斤體重。“他每次都很拼,調動的要比別人多。”陳映紅說。
張琳自己也這樣說。“我訓練的時候比較拼,但生活中還是一個比較內向的人。游泳時,我是另外一個人。”
這次中國游泳隊出發(fā)去羅馬參加世錦賽的當天,一大早起來,張琳還抽空跑到游泳館里先練了一會,再去趕飛機。“今天到了羅馬就練不了了,呵呵!”他在自己的博客上這樣寫道。
張琳的努力讓陳映紅看到了希望,她和旁人多次提起張琳的名字,但沒有人在意。中國男子游泳向來是弱勢,男隊員更多的是做女隊員的陪練。
陳映紅沒有放棄,“我一直覺得這個孩子不錯。我可能比別人都大膽一點,別人沒敢想,我想了。”
陳映紅專門為張琳量身設計了一套訓練計劃,隨著張琳每年的年齡增長,變化訓練強度,讓他逐漸提高。和別的運動員不同,9 年訓練下來,張琳年年都在長成績。“這在全中國找不到第二個。而且即便他現(xiàn)在達到這么高的水平,他的成績還在提高。”
“我們原本就預計在去年奧運會時出成績,因為那時應該是他身體等各方面狀態(tài)最成熟的時候。”張琳也不負眾望,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奪得男子400米自由泳銀牌,實現(xiàn)了游泳男隊奧運獎牌零的突破。
這次羅馬世錦賽,張琳先參加的項目也是400米自由泳,并再度遭遇他最強的對手——樸泰恒。賽前,所有人都看好張琳。因為奧運之后,樸泰恒一直在參加商業(yè)活動,沒有時間好好訓練。果然,樸泰恒連決賽也沒有進。但張琳也沒能如愿拿到那塊金牌,盡管他已經(jīng)比自己的最好成績提高了一秒,但德國選手保羅?比德爾曼卻突然間冒了出來,拿走了那塊金牌。
張琳很失落,“這個項目,發(fā)展得太快了。”接下來的800米,他背負著壓力,一直沒辦法調整心態(tài)。
陳映紅了解自己的弟子,看出了張琳的顧慮。比賽前兩個小時,陳映紅在住處寫了滿滿一張紙戰(zhàn)術“秘笈”,帶到了比賽現(xiàn)場,“上面全是細節(jié),包括入水到之后每個游法怎么游,我都寫出來,拿給他看。他看過了就記住了,然后按照自己的感覺去游。但中間他可能考慮到自己的體力,發(fā)揮了。”張琳游中間的400 米時,陳映紅看了看表,比她預測的還快了2秒。“就是因為這段突破了,所以整個水平才會上去的。”
當張琳站在領獎臺捧起那塊金燦燦的金牌時,陳映紅在下面努力地克制自己的激動。“我沒有一下子哭出來,但我一看到他,心里就覺得有些酸酸的。”

張琳身材性感
訓練時的“拼命三郎”回來了?
做明星累不累,還習慣吧?”看到得意弟子歸來,教練陳映紅站在海埂訓練基地公寓門口,笑容滿面地打趣道。
“累死了。”張琳抱怨道,一看到教練,他就變成了一個孩子。
中國游泳隊的人都知道,張琳是陳映紅的“大兒子”,陳映紅還有個13 歲的小兒子,正在北京上中學。有假期的時候,張琳哥哥會去教練家,帶著弟弟一起玩。但平時,陳映紅幾乎沒時間和兒子相處。
“我們呆的時間比她和兒子呆一塊兒的時間還長。一開始他們母子交流起來還挺陌生,到后來慢慢才有母子的感覺。”
張琳說,“拿到冠軍時,我第一個想起的人就是我的教練。”
2000年,陳映紅第一次在“北京二隊”見到張琳。張琳的體重輕,練的是蝶泳,游起來柔韌性不錯,被選中了。“那一撥1987 年出生的隊員有20 多個,當時他并不突出,從身體素質各方面來說,張琳排第九。其實他天生條件既不是很優(yōu)秀,也不是很差,應該說是中等吧。”那時,陳映紅并沒有太關注張琳。
那一年對陳映紅來說,也是特殊的一年,那是她第一次招小隊員。而且這一撥中,北京女孩里面沒有一個好的苗子。最后,陳映紅沒有留下一個女隊員,“全都是男孩兒。”
半年后,陳映紅開始注意到張琳。“發(fā)現(xiàn)他很刻苦。”陳映紅說,“剛進去的時候,張琳的水平不如其他人。但半年后,水平一下子就拉開了;這撥孩子里,他表現(xiàn)很突出。”
2001年上半年,14歲的張琳參加全運會達標賽,他是同隊里的唯一一個參賽者。他的400米成績出來,在全國排名11 位。“在他那個年齡,很不容易。”
也許父母要求嚴格,和其他的北京孩子相比,張琳身上沒有絲毫嬌氣。“只要你要求了,他就會拼命努力,達到你的要求。他不會偷懶,這就是他的個性。他在組里成績最好,訓練比別人都自覺。”
9 年里,張琳沒有偷過一次懶,組里面就他最刻苦。“只要是他能咬牙堅持的,哪怕是生病或者不舒服,他都會咬牙堅持下來。”說起這些,陳映紅有點感動。2003年,她帶著張琳去湖南長沙參加全運會,那是張琳的第一次正式比賽。賽前他拉肚子拉到虛脫,但最后還是堅持去比賽。
張琳每次參加比賽,一定要消耗3公斤體重。“他每次都很拼,調動的要比別人多。”陳映紅說。
張琳自己也這樣說。“我訓練的時候比較拼,但生活中還是一個比較內向的人。游泳時,我是另外一個人。”
這次中國游泳隊出發(fā)去羅馬參加世錦賽的當天,一大早起來,張琳還抽空跑到游泳館里先練了一會,再去趕飛機。“今天到了羅馬就練不了了,呵呵!”他在自己的博客上這樣寫道。
張琳的努力讓陳映紅看到了希望,她和旁人多次提起張琳的名字,但沒有人在意。中國男子游泳向來是弱勢,男隊員更多的是做女隊員的陪練。
陳映紅沒有放棄,“我一直覺得這個孩子不錯。我可能比別人都大膽一點,別人沒敢想,我想了。”
陳映紅專門為張琳量身設計了一套訓練計劃,隨著張琳每年的年齡增長,變化訓練強度,讓他逐漸提高。和別的運動員不同,9 年訓練下來,張琳年年都在長成績。“這在全中國找不到第二個。而且即便他現(xiàn)在達到這么高的水平,他的成績還在提高。”
“我們原本就預計在去年奧運會時出成績,因為那時應該是他身體等各方面狀態(tài)最成熟的時候。”張琳也不負眾望,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奪得男子400米自由泳銀牌,實現(xiàn)了游泳男隊奧運獎牌零的突破。
這次羅馬世錦賽,張琳先參加的項目也是400米自由泳,并再度遭遇他最強的對手——樸泰恒。賽前,所有人都看好張琳。因為奧運之后,樸泰恒一直在參加商業(yè)活動,沒有時間好好訓練。果然,樸泰恒連決賽也沒有進。但張琳也沒能如愿拿到那塊金牌,盡管他已經(jīng)比自己的最好成績提高了一秒,但德國選手保羅?比德爾曼卻突然間冒了出來,拿走了那塊金牌。
張琳很失落,“這個項目,發(fā)展得太快了。”接下來的800米,他背負著壓力,一直沒辦法調整心態(tài)。
陳映紅了解自己的弟子,看出了張琳的顧慮。比賽前兩個小時,陳映紅在住處寫了滿滿一張紙戰(zhàn)術“秘笈”,帶到了比賽現(xiàn)場,“上面全是細節(jié),包括入水到之后每個游法怎么游,我都寫出來,拿給他看。他看過了就記住了,然后按照自己的感覺去游。但中間他可能考慮到自己的體力,發(fā)揮了。”張琳游中間的400 米時,陳映紅看了看表,比她預測的還快了2秒。“就是因為這段突破了,所以整個水平才會上去的。”
當張琳站在領獎臺捧起那塊金燦燦的金牌時,陳映紅在下面努力地克制自己的激動。“我沒有一下子哭出來,但我一看到他,心里就覺得有些酸酸的。”

張琳似鄰家男孩
一夜冒出的“全民偶像”
“他并不愛多言,是一個平時看上去很內向,但如果熟了話也很多的運動員。”7月30日,男子800米自由泳決賽剛開始,解說員韓喬生這么向觀眾介紹張琳。
此話不假。和記者見面時,張琳一直在把玩手里的iphone。采訪時,他輕聲細語地回答每一個問題。前半個小時,他的回答都很簡短。到后來漸漸熟了,他便說得多起來。
記者和他一起從昆明市區(qū)坐車回海埂基地,車開過一個路口,他突然指著窗外告訴記者,“那里的羊肉串很好吃,我們以前每次來昆明都會吃,現(xiàn)在不知道還有沒有。
”
每次大的比賽結束,張琳都會有一段假期,但他一般選擇在家里呆著。“平時訓練就很累,有空也不太想出去走,還不如躺著休息。”張琳也不愛逛街,他拍了拍自己的腿,“我們練游泳的,腿部力量都不太強,站久了就覺得累,老想坐著。”每年,游泳隊都會來昆明進行高原訓練。但這么多次,石林是他唯一去過的旅游景點。
2009年4月,張琳簽約了國內著名體育經(jīng)紀公司——眾輝體育。這是姚明的中方經(jīng)紀人陸浩運作的公司,旗下?lián)碛幸γ鳌⒍】煹葒鴥纫痪€體育明星。
當時,陸浩在清華的體育營銷MBA班學習。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和一個在北京體工隊當領導的同學聊天,對方提到了“張琳”這個名字。相比起來,張琳這個奧運亞軍是公司名氣最小的。
在了解了張琳的情況后,陸浩決定簽下張琳。后來,他曾這樣告訴媒體:“張琳被認為是中國游泳隊中可能取得突破的選手。張琳的成績不是一夜之間冒出來的,他是有循序漸進的進步,一年一個臺階地在提高著自己的成績,而且一直處于上升狀態(tài),所以他出成績是早晚的事情。”
雙方第一次見面是個飯局,那時,經(jīng)紀人楊博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張琳內向的性格。當時,所有人都在探討張琳的未來,包括張琳的父母和教練;主角張琳卻在舉筷大嚼,沒參與討論。“我就負責吃,他們就在那兒聊,我吃完就拍屁股走人了。”張琳笑起來。
因為太過低調,當時的張琳,盡管已經(jīng)在北京奧運會上實現(xiàn)了男隊的奧運獎牌零突破,但并沒有太多人知道他的名字。楊博在Google 和百度上輸入“張琳”兩個字,出來的新聞大約只有20萬條,其中,還有很大一部分是和他重名的人的資料。“唯一欠缺的就是新聞量。我們商量說,張琳的主要任務就是訓練和比賽。兩年之內,慢慢通過好的成績增加張琳的曝光率,其他的事情什么都不要想。”
4個月后,楊博發(fā)現(xiàn)他的擔心有點多余。世錦賽的成績一出來,張琳在瞬間就成為全國皆知的名人。楊博不斷接到邀訪電話,張琳的博客點擊率也從世錦賽前的幾萬快速上到100 多萬。如今,在百度輸入“張琳”兩個字,出來的新聞大約有300 多萬條。
7月30日比賽結束后,國內幾乎所有的媒體都把頭條位置留給了張琳,就像當年的劉翔在雅典奧運會上奪得110米欄金牌一樣,張琳戴著金牌的照片鋪天蓋地。一夜間,他成為一個新的“全民偶像”。
人們渴望在他身上找到一種新的中國精神,比如劉翔那樣80 后的霸氣,體現(xiàn)出自己在這個領域的絕對統(tǒng)治權。
但張琳似乎并不急于顯示自己的銳氣。他喜歡打臺球,但偶像不是奧沙利文,而是更為年長的希金斯。他說,盡管希金斯的進攻沒那么精彩,但是穩(wěn),思路細膩。平時,他的消遣是聽音樂、看搞笑的視頻,還喜歡聽相聲,郭德綱、馬三立、劉寶瑞,他都愛。歷史也是他的興趣,“我對各個朝代的歷史都挺感興趣的,最喜歡的是漢朝還有清朝的歷史。”
“他骨子里有股狠勁。大家都覺得張琳不夠張揚,太軟,認為他應該有種霸氣,但其實他們所要的霸氣是表現(xiàn)在表情上的,張琳不是那樣的人。”陳映紅這樣評價愛徒。
在陳映紅看來,張琳跟劉翔還是有差距的。“劉翔畢竟是奧運會冠軍,張琳是世錦賽冠軍,檔次不一樣。我希望他在2012年奧運會時,能被稱為‘游泳池的張琳’,而不是‘游泳池的劉翔’。”
陳映紅更希望張琳學習偶像哈克特,“在1500 米,他還沒有達到哈克特的水平。但我希望他思想境界上能達到哈克特那樣。為什么大家稱哈克特是偉大的運動員?因為他有顆偉大的心。”
她對張琳說:“你要學習他,有顆偉大的心。”
“會有壓力嗎?背負了這么高的期望。”記者問張琳。
“我只能說每次比賽我都會盡力去拼。所有比賽結果都是你無法預料的,大家的希望我能理解,但我不可能上去就是金牌。”說此話時,他很平靜。
人們將他比作劉翔,其中巨大的期許不言而喻。劉翔的奧運退賽,永遠是北京奧運會中國人最難以忘記的風波。“我只是希望大家能夠理解我們運動員。其實我知道大家都很期待,但這也沒有辦法。運動員在平時鍛煉的時候會遇到扭傷等等之類的,而且,這樣對劉翔好像也不太公平,誰都想在北京奧運會上做點什么。”一夜成名,張琳感覺到了勝利的喜悅,也察覺到了現(xiàn)實的殘酷。
盡管還年輕,張琳的肩膀也已經(jīng)有了傷病。這是做運動員不可避免的,等到年紀更大,這種肉體上的痛苦會更加強烈。張琳旋轉了一下手臂,指給記者看他感覺不適的地方。
“后悔嗎?做這行這么辛苦。”
“不后悔啊,哪有沒有傷病就能拿到一個冠軍的。第一不是隨隨便便就可以做的。”張琳扭頭望向窗外,輕聲回答道。
(外灘畫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