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20年來,國際上大型機組風電技術日趨成熟。在不斷降低風力發電成本和擴大可經濟利用的風力資源量的目標驅動下,國際上的風電機組技術不斷向海上專用風電機組發展。目前,兆瓦級以下風電機組中仍廣泛采用失速調節技術方式,兆瓦級以上的新機組普遍采用了變槳變速恒頻的先進技術。近幾年,直接驅動技術發展迅速,這種技術避免了齒輪箱這一傳-動環節和部件,使機組的可靠性和效率更高,發展前景良好。

淺析目前國內風電的發展狀況
目前,國際上大規模安裝的2.5兆瓦~3.5兆瓦機組,普遍采用輕質、高性能的玻璃纖維葉片,但更大的5兆瓦~10兆瓦葉片則開始嘗試引用碳纖維材料。為便于浮吊的施工,海上風電場一般建在水深為3米~8米處。同容量裝機,海上比陸上成本增加60%(海上基礎占23%、線路占20%;陸上僅各占5%左右),電量增加50%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存在主流風機電機容量不斷擴大、向10兆瓦級巨型海上風電機組發展的趨勢,歐美風電產業認為2兆瓦~3兆瓦級以下單機容量的機組仍將長期存在,也就是說,系列化多種容量機型將并存,以滿足各類細分風電市場需求。
中國擁有十分豐富的近海風能資源。近海10米水深的風能資源約1億千瓦,近海20米水深的風能資源約3億千瓦,近海30米水深的風能資源約4.9億千瓦。我國海上風能的量值是陸上風能的3倍,具有廣闊的開發應用前景。發展可再生能源已經是大勢所趨。主要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都已經將發展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作為應對新世紀能源和氣候變化雙重挑戰的重要手段。然而,除水能之外的所有可再生能源中,風能無疑是世界上公認的最接近商業化的可再生能源技術之一——與太陽能、生物質能相比,風能的產業化基礎最好,經濟性優勢最明顯,而且不存在生物質能所面臨的資源約束,另外也沒有任何大的環境影響,在可預見的時間內(2030—2050年),都將是最有可能大規模發展的能源資源之一。
我國風能資源豐富,儲量32億千瓦,可開發的裝機容量約253億千瓦,居世界首位,與可開發的水電裝機容量3.8億千瓦為同一量級,具有商業化、規?;l展的潛力。我國政府十分重視風力發電產業,1996年就制訂的《乘風計劃》,旨在鼓勵提高中大型風力發電機制造技術和國產化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