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敲擊法
拔下電源,將一塊墊板(木質或塑料均可)放在壓縮機頂蓋上,然后用小錘(用木錘或橡皮錘最好)從中心向四周逐圈敲打。頂蓋敲過之后,再將墊板移在壓縮機外殼四周的中下部位,繼續用小錘敲動。注意,敲時用力要適當,不可過重。同時,注意不要損傷壓縮機進氣管和排氣管。一般經這樣處理之后,電壓縮機即可啟動。若仍不啟動的話,再重復一兩次上述過程即可。
(2)人工強行啟動法
人工強行啟動的實質即增大壓縮機電動機的啟動轉矩。如圖1. 18所示,在電源輸出端加設一只調壓器,在啟動繞組中串聯一只容量為75,uF/400 V的交流電解電容器,將調壓器的電壓從240 V開始逐次以5V的增幅上調(每次增壓啟動應間隔3 min-5 min,電壓最高不宜超過280 V),每調一次先閉合S1,緊接著閉合S2(閉合時間為數秒鐘),啟動后即斷開S1,
(3)加溫法
將壓縮機從系統中拆下,放人加熱箱中加熱,恒溫120℃左右加熱3h-4h,利用在加熱過程中機件內外的膨脹差,使咬合部位的間隙增大,a稠性下降,從而有利于
(4)對抱軸的處理
若壓縮機的故障為抱軸,則可先在抱合處澆上煤油,滲透一段時間后,用木錘輕輕敲擊。松動后,將500號~800號的研磨砂用煤油調和后涂在松動處,等滲透到咬合面上時,繼續用木錘敲擊,使研磨料進人摩擦面而促使其松脫。當它松脫后.再轉動幾次,然后拆下零件,用汽油清洗。當咬合面上的拉痕較輕時.經研磨拋光后可繼續使用。研磨拋光時不可整體磨光,以保證合理的配合間隙。否則,當配合精度被破壞后,會造成零部件的過度磨損,縮短其使用壽命。當咬合面上的拉痕較深時,應更換新軸。
對卡缸的處理
若壓縮機的故障為卡缸,可先在汽缸壁澆上煤油,等煤油滲透到縫隙中后,用木錘輕輕敲擊活塞平面,松動后再讓活塞滑動兒次,拆下清洗檢查。應該注意的是,活塞卡缸稍有松動后,不能強行扭轉活塞,否則會導致活塞外表面和汽缸內壁出現螺旋狀拉絲。如果清洗后發現拉痕較輕時。可用0號砂紙輕輕磨平(同樣不可整體磨光),擦洗干凈,涂上潤滑油,把活塞裝人汽缸,然后試驗活塞與汽缸的間隙。試驗方法是:用手掌封住汽缸的上端面,并往外拉活塞,在活塞被拉到下止點的過程中,如手掌感覺吸力很小或無吸力,而且將活塞垂直放人汽缸,在不加壓的情況下,活塞自行以較快速度下滑,說明間隙過大,不可繼續使用。如無法拆下活塞或拆下后發現有較深拉痕時應更換新品。壓縮機在使用過程中會出現閥片積炭過多或銹蝕現象,其表現為壓縮機能正常運行,但制冷緩慢,制冷量不足,注人標準的制冷劑后也無效。發生這種故障后應開殼修理。
(1)閥片的拆取
打開機殼,如果機芯的電動機部分在下部,壓縮機在上部,則可直接拆下汽缸蓋、閥板,取下閥板紙墊,拆下定位銷,將閥片取出。如果電動機在上部,而壓縮機在下部的機芯,則需焊開高壓緩沖管,取下減振彈簧,取出機芯后再拆取閥片。在拆取閥片時應注意閥片的開啟度,為保證合理的升程,在拆閥片之前,應先測出升程限位器的高度并做好記錄,以備安裝時參考。
(2)閥板的研磨
發生閥片積炭過多或銹蝕故障時,閥板需做研磨處理。閥板研磨前應用刀片刮去石棉墊,用劃針將閥板孔內的污垢清除干凈,并根據銹蝕的程度決定采用粗研磨或細研磨。研磨可在厚3 mm-5 mm的硬質玻璃板上進行。
1)粗研磨。將粗研磨粉與煤油混合后進行粗磨,研磨時用力按住閥板按“8"字形轉動研磨方向。粗研磨后應盡量磨去閥板上的腐蝕點和凹坑,使表面平整無斑痕。
2)細研磨。粗研磨后將玻璃臺板上的砂粒擦拭干凈,并用25%的10號機油與75%的煤油和細研磨粉混合進行細磨,直至達到要求的粗糙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