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差能是指海洋表層海水和深層海水之間水溫之差的熱能。海洋是地球上一個巨大的太陽能集熱和蓄熱器。由太陽投射到地球表面的太陽能大部分被海水吸收,使海洋表層水溫升高。赤道附近太陽直射多,其海域的表層溫度可達25~28℃,波斯灣和紅海由于被炎熱的陸地包圍,其海面水溫可達35℃。而在海洋深處50O~1000m處海水溫度卻只有3~6℃。這個垂直的溫差就是一個可供利用的巨大能源。在大部分熱帶和亞熱帶海區,表層水溫和1000m深處的水溫相差20℃以上,這是熱能轉換所需的最小溫差。據估計,如果利用這一溫差發電,其功率可達2TW。
世界上蘊藏海洋熱能資源的海域面積達6000萬m2,發電能力可達幾萬億瓦。由于海洋熱能資源豐富的海區都很遙遠,而且根據熱動力學定律,海洋熱能提取技術的效率很低,因此可資利用的能源量是非常小的。但是即使這樣,海洋熱能的潛力仍相當可觀。另外,許多具有最大溫度梯度的海區都位于發展中國家的海域,可為這些國家就地提供能源。而在中國,根據中國海洋水溫測量資料計算得到的中國海域的溫差能約為1.5X108kW,其中99%在南中國海。南海的表層水溫年均在26℃以上,深層水溫(800m深處)常年保持在5℃,溫差為21℃,屬于溫差能豐富區域。
來源:生命經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