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全球光伏產品價格下跌兇猛,先后遭遇歐債、美企反傾銷反補貼的“雙反”訴訟的打擊,使得近九成產品銷往海外的中國光伏企業處境更加艱難。三季度,近半成光伏概念上市公司業績出現下滑,業內人士表示,產能嚴重過剩,已導致目前一些小企業的生產接近盈虧平衡點,明年被合并或者倒閉的可能性增大。未來兩三年內光伏行業將出現一輪行業洗牌,超過30%的光伏企業尤其是小企業面臨被淘汰的命運。
美國提出“雙反申請”給國內光伏企業雪上加霜
近日,七家美國太陽能電池生產企業向美國商務部和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提起申請,要求美國政府對中國出口到美國的太陽能光伏電池和組件進行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并采取貿易限制措施。
據了解,此次雙反申訴范圍排除了太陽能薄膜產品和企業,以及聚光太陽能發電產品和企業,僅針對中國產的太陽能光伏電池和組件征收100%的關稅,如果立案成功的話中國售賣到美國的電池和組件價格將會翻倍。
全球最大光伏組件供應商無錫尚德媒體關系部經理張建敏表示,此次美國企業共有7家企業提交申請文件,其中6家選擇不公開名稱,且從目前了解的情況看,美國影響較大的幾家光伏企業都未參與,因此美國國會12月5號是否通過申請還存在很大的未知。從企業來說,如果通過,影響不可估計,歐盟有可能跟進,連鎖效應將使企業更加難過。
上海市太陽能學會理事長、上海交通大學太陽能研究所所長崔容強表示,在他看來,國內光伏市場由于還沒完全起來,90%以上的產品仍依賴出口,反傾銷所帶來的沖擊就會比其他產業大得多,一旦反傾銷案得不到妥善解決,高額的關稅必將給中國的光伏產業帶來重創。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產業工作委員會秘書長李俊峰稱,美國不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中國在此類案件中的勝訴很低。在美國,提出訴訟的公司個數或產量超過國內總量的四分之一即可立案。目前可再生能源委已展開游說,試圖通過與First solar等美國大型太陽能企業,以及歐洲光伏協會、美國太陽工業聯盟等行業組織溝通,來影響美國政府不動用該法。
七成光伏企業三季報收益下降
資料顯示,70家太陽能發電板塊上市公司2011年三季報銷售毛利率均值為23.41%,較今年中報時的23.67%環比下滑0.26%,較去年三季報時的23.64%同比下滑0.23%。
廣西地凱科技有限公司光伏事業部經理王毅表示,公司今年的歐洲訂單保守估計下降了50%,目前企業主要依靠國內的市場在維持,主要做新疆、青海、甘肅的國家金太陽示范工程,但利潤很低。
統計近日公布三季報的24支光伏發電概念股來看,其中,業績同比下滑8家,環比下滑的則多達16家,約占已披露家數的七成。
拓日新能002218,SZ下降幅度最為明顯,從今年第二季度開始,受歐洲光伏發電政策變動影響,全球主要光伏發電市場開始低迷,晶體硅光伏發電電池及組件價格出現大幅下跌,產品毛利率持續下降。公司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37867.54萬元,同比下滑10.94%,1-9月合計虧損3941.17萬元;第三季度單季實現營收12151.34萬元,單季虧損4764.31萬元。
中投顧問高級研究員李勝茂表示,從二季度開始光伏價格出現了較大幅度的下降,三季度維持跌勢。進入四季度跌幅加大。進口多晶硅10月份單月價格下降27%,組件價格下降20%。同時,受歐債危機以及美國經濟復蘇乏力等國際經濟形勢影響,預計四季度光伏中游的電池和組件廠商盈利能力進一步下滑,第四季度行業不景氣狀況難以快速恢復。
海外市場變動早已醞釀 約三成小企業面臨淘汰
事實上,上半年歐洲市場已開始發生變動。2月,德國調整了光伏上網電價補貼方案,2011年中期上網電價下調幅度根據今年3-5月的年化裝機規模來確定。當年化裝機規模超過3.5GW時,裝機量每增加1GW,光伏補貼下調3%;6月,意大利出臺光伏新政策明確,原有上網電價補貼將進一步削減4%-11%,從6月份開始上網電價將以月為單位進行調整,預計到2011年底,上網電價補貼將下降26%-42%;捷克擬從2011年起對已建的光伏電站增收26%的稅費。而德國、意大利和捷克去年光伏裝機總量占全球近66.5%,全球光伏需求萎縮。
海外市場的驟變對國內的光伏企業尤其是中小規模的企業無疑是巨大的打擊。在中國光伏企業倒閉潮的沖擊下,甚至連尚德這樣的行業巨頭都傳出了破產的傳言。目前光伏產業產能出現過剩已是不爭的事實。
不可否認,9月份出臺的上網電價,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國內光伏市場的啟動,一些企業為了能夠趕在今年底拿到高上網電價,紛紛加快電站建設,使得國內訂單略有上漲,但這相對于國內光伏產品巨大的生產力來說,仍是杯水車薪。在相當一段時間內,歐洲等海外市場仍將是國內光伏企業的主要市場。
中國可再生能源協會理事長石定寰指出,產能嚴重過剩,已導致目前一些小企業的生產接近盈虧平衡點,明年被合并或者倒閉的可能性增大。未來兩三年內光伏行業將出現一輪行業洗牌,超過30%的光伏企業尤其是小企業面臨被淘汰的命運。
來源:新華08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