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會展經濟被普遍看好,特別是對舉辦單位來說,會展具有時間短、來錢快的特點,各地也就爭相舉辦名目繁多的會展,一些高校也開設起會展專業,可謂理論與實踐都呈現出一派繁榮。但在這種繁榮的背后,卻不乏各行業的企業以及消費者的抱怨,企業參展要付出不菲的代價,如展位費、廣告費、人員成本、產品樣品費、運輸費等,參展后才發現與參展期望值相去甚遠,參展的收獲一次不如一次,甚至于全憑運氣去碰;消費者則認為逛了會展沒啥收獲,甚至認為會展徒有虛名;就會展的舉辦方來說,招商的困難重重也深感會展難做,不少會展舉辦方自身也未能從中獲得利益。導致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主要原因還在于理論的空洞和舉辦方對行業與市場的欠缺了解,以及操作的失策。
現實中的各類會展做法基本上是由媒體、行業協會或展覽公司操辦,定好時間地點就開始招商,招商時也就談論展位的價格,接著用一些簡單或華麗的廣告語言,告知會展開幕的項目與時間地點。從現有的一些相關書籍和各地的會展做法來看,絕大多數會展策劃的理論還是停留在流程上的,實踐中的做法也基本如此。網絡上有號稱樣本的策劃案例,這種案例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當今會展策劃的總體水平。如果按照那種所謂的案例樣本去操作,則失敗的可能性遠大于成功的可能性。
會展作為企業的一種營銷手段,它肯定沒有萬能的方法,現實中不同行業的不同會展做法上卻有著驚人的相似,略有不同的是會展的廣告宣傳做得多與少的問題,表現得極為簡單。
從會展所面向的對象來看,大致可分為兩種類型的會展,一是生產商面向經銷商和代理商的會展,參展商旨在通過會展找到代理商或經銷商;二是經銷商為主體面向終端消費者的會展,參展商追求的是在會展上取得產品銷量上的突破。但無論哪種類型會展的參展商,要通過會展達到預期目的,在很程度上不是參展商自身所能決定的,而是取決于舉辦方所搭建的平臺是否有效。
一屆會展的成功與否,其衡量標準應該是參展商的成交量的多少。當舉辦方把參展商的利益放在重要位置考慮時,對會展舉辦方的要求就不再是程序上的操作那么簡單。筆者在指導數屆會展策劃活動中,把一屆會展分為幾個階段,不同階段舉辦方要做的工作具體化,使會展策劃理論更加清晰易于操作,現簡述如下:
項目確定階段。即確定舉辦何種會展,哪一行業、參展商是哪類企業?在何時何地舉辦,會展規模大小的設定等。這里頭的項目與時間地點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需要考慮所選擇的行業它的市場現狀與發展趨勢,考慮參展商所面向的客戶的消費需求,因為許多產品在市場銷售中有著明顯的淡旺季之分,只有在特定的時間和地點舉辦會展,市場需求反映出足以讓參展商贏得許多客戶,能夠確保交易額讓參展商普遍滿意,這個時間地點的選擇就是最好的。同時也得考慮其它地區相同性質的會展,在時間上和行業內是否對你的會展造成影響。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會展的主題如何命名?近年來在一些行業的會展出現了產品分類的細化,如建材展分為地板、衛浴、櫥柜等專業會展,在命名上通常喜歡冠上一個國際或全國等頭銜,認為那樣就顯得大氣。這種做法多了就顯得胡夸,而且企業并不看好一個頭銜就決定參展,因此,在命名上最好能體現出對參展企業的利好,包括體現出對企業形象和對產品形象的完美展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