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礎條件要達標
所謂的基礎條件要達標,是指醫藥企業必須具備符合所經營藥品質量需求的物流條件。
目前,許多醫藥公司仍在租用普通民房作庫房,庫內不但溫濕度常年超標,甚至還有日照、漏雨、蟲鼠生存等現象。也有一些醫藥企業不具備冷藏品所必需的冷庫,以冰柜代替冷庫;或者運輸途中以水冰代替專業的冷藏設施等。可以說,這些都是物流管控體系的基礎條件不達標,在運作過程中藥品很容易發生質量問題。
根據新版GSP征求意見稿的要求,現代醫藥物流企業必須至少具備15000平方米的藥品倉庫,內部溫濕度管控要實現全程動態監管。在現實業務中,不少地方省局對該省的現代物流試點企業的倉庫面積要求至少也在10000平方米左右。因此,倉庫面積將成為評價一個醫藥公司物流條件的基礎指標。最核心的是,醫藥企業的物流設施還必須具備抗風險能力:這主要體現在整體倉庫面積上,陰涼庫的面積至少應在一半以上;企業必須具有適合冷藏藥品或者醫藥冷庫如疫苗的存儲條件,至少達到冷藏庫80平方米以上;企業的冷藏庫要實現雙制冷,具有備用電源,確保冷藏條件。
不僅如此,在運輸途中要絕對杜絕敞篷車運送藥品;冷藏藥品的收發貨,要將溫濕度納入驗收要素。其他有特殊管理要求的藥品,必須要體現在管理工具的配置上,如雙人雙鎖、電子報警裝備、危險品庫房的單獨設置等。
基礎條件的達標是實現醫藥物流風險控制體系“強壯”的第一步。
管理手段要跟上
隨著新標準的推行,醫藥企業物流體系的要求會越來越高,基礎硬件會越來越好。因此,物流風險的管控,將從硬件配置上逐步轉向管理手段的落實上。
最典型的例子便是收發貨與逆向物流流程的管控。過去,業內強調冷藏藥品的在庫、在途管理,但是冷藏品在驗收的時候普遍等同于普通藥品的驗收,甚至在驗收區等待的時間長達一天。現在,要求企業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冷藏品的驗收;同時要對送貨企業的運輸條件進行驗收。對于送貨車輛達不到冷藏品驗收條件的,如溫濕度超標的貨物,直接拒收。再比如,許多冷藏品在退貨(逆向物流)過程中,失去溫濕度監管,《藥品物流服務規范(征求意見稿)》就要求企業必須有退貨的相關管控手段,實現有效甄別藥品的可退性。
許多企業過去沒有設置危險品庫房,但是每一家商業藥企或多或少都經營著危險藥品。據國內專注于醫藥物流建設的咨詢機構上海通量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調研,現在新修建的大型現代醫藥物流中心基本都設計有達到防火和陰涼冷庫要求的專業危險品庫房。
而且,在通量科技的物流建設案例中,醫藥公司不但在醫藥冷庫設計上要實現功能全面,而且還建立健全了各類風險管控制度。
從目前國內絕大多數的大型物流中心建設案例看,大型現代醫藥物流企業應該具備冷藏品管理、危險品管理、防火防盜管理、庫內作業安全管理、車輛安全管理、藥品過期預警、藥品損溢處理、停電應急作業等措施或制度30多項。
突發風險要抗住
所謂物流體系的突發風險,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庫內作業體系崩潰和運輸體系的貨損。
目前,國內許多年銷售近十億元規模的快批藥企,還在按照傳統的人工加單據的模式作業,倉庫經常要干到深夜,人員勞頓不堪、作業差錯也較多。這樣的物流體系受業務和人員波動的影響很大,已經形成了企業不做物流優化改造,業務就無法持續提升的局面。對這樣的藥企,筆者建議針對倉庫管理現狀,合理引入WMS倉儲管理系統、RF手持終端、電子標簽揀選系統等物流設施,實現管理貨位化、作業流程固化,達到調整人員結構、優化作業效果的目的。有許多類似的案例,花費不足百萬元,就可以實現企業管理巨大的提升。
還有一類企業,已經建設了現代醫藥物流中心,甚至使用了高位自動立體倉庫、自動分揀系統等先進的物流設備,這個時候就要重點控制作業風險和意外風險。去年底,我國某知名藥企的自動高位立體倉庫就發生了人員碰撞致死的事件,主要就是因為該物流中心的設計企業將一件、兩件的整貨都設計到自動立體倉庫中,導致設備使用損耗加大;再加上其WMS系統與多套軟件對接不暢,致使庫內人員邊作業邊修整設備,才導致慘案發生,不能不為引以為戒。另外,現代醫藥物流中心必須具備在停電或設備暫停運作的情況下恢復到傳統單據作業狀態的條件。醫藥冷庫
風險控制的另外一個重點就是貨物的在途貨損,這就要求企業必須尋找合適的運輸承運商,同時要雙方約定保險額度。一般而言,醫藥企業交給物流公司的單筆保險,必須索要保險單據,因為大多數物流企業收了費用卻未買保險。如果是運輸總包模式,建議醫藥公司和物流企業簽署貨損賠償協議或者保險總包協議,將風險控制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