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時間越來越值錢,速凍食品成為少有保持20%以上增速的行業。
本刊記者 韓牧
中國有“頭伏餃子、二伏面”的說法。7月18日,頭伏第一天,很多家庭都遵照習俗吃上一頓餃子,導致全國各地商場里的速凍水餃極為熱銷。事實上,這種熱銷場面不僅在7月18日這一天出現,平日里也有越來越多的家庭在存放速凍餃子的冰柜前逗留。由于現今勞動力成本過高、職場媽媽增多等因素,中國正在進入一個沒有時間包餃子的時代,而速凍食品正成為更多家庭的首選。
目前,占據了中國市場44%份額的灣仔碼頭,僅在2011年,它的速凍餃子銷售額就達到兩億美元。灣仔碼頭的生產商是美國食品公司通用磨坊,其大中華區總裁朱璽表示:“過去大家都自己在家包餃子,但如今沒人有那個時間,因為包餃子很費事。”他同時強調: 如今的女性不再愿意下廚了。”
廉價的勞動力大軍,曾是中國制造業發展的主動力,現在看起來優勢已經蕩然無存。公開數據顯示,從2009年至2012年,中國勞動力基本工資年增長率逐年遞增,分別達到6.3%、7.5%、9.7%和9.8%(預測值)。3年前,招聘一個包餃子工要1500元的月工資,現在至少要2000元以上。
勞動力成本上漲,對大多數企業來說,最好的生存方式就是提高生產力,甚至有些企業已經采取了機器自動化以解決用工短缺的問題。目前,中國28%的工廠已經采用了數字化控制,但與日本83%的工廠實現數字化控制相比相差甚遠。想象一下,餃子館里的機器人在幫你包餃子的情形是多么有趣,但這可能在不久的將來就是事實。
與之相反,緬甸、越南等國廉價勞動的誘惑愈發明顯。即使擁有最廉價勞動力的河南省,最近兩年上漲的勞動力成本也是這些國家的兩倍。在國內,過去商場里很多衣服都是“Made in China”,但現在衣服的吊牌上大多寫著“原產地:孟加拉國”等字樣。顯然,中國經濟已經駛入“高成本時代”。隨著土地、原材料、能源等成本不斷增長,很多企業面臨巨大壓力,營業收入在2000萬元以下、員工人數在200人以下的中小企業更是如此。
受成本影響,人們會選擇更快捷、便利的方式。在路遙《平凡的世界》里經常出現的饸饹(蕎麥面),即使是現在地道的陜西人也很少有人自己制作,取而代之的是商品店里包裝好的掛面。隨著職場媽媽的增多以及就業壓力的增大,她們會選擇更加簡單的做飯方式,像速凍餃子一類的方便食品便成為她們的首選。事實上,速凍食品行業是食品加工各子行業中的“黃金產業”,近3年一直保持20%以上的增長速度。即使受到“金葡菌事件”的影響,2012年一季度速凍食品的增速也保持在21%。
現在,不僅個體家庭喜歡速凍食品,餃子館與餐館也開始越來越多地采購。于是,一個殘酷的問題擺在我們面前:以后還會有人包餃子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