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喉擬水龜屬爬行綱龜鱉目龜科擬水龜屬,又稱石龜、水龜、石金錢。因其無其它龜類的腥味,故又稱之為“香烏龜”。
黃喉擬水龜在我國主要分布于廣東、廣西、江蘇、浙江、臺灣、福建、海南、安徽等省(區),其分布之廣僅次于烏龜。目前黃喉擬水龜的自然資源已日趨枯竭,必須及早發展人工養殖和人工繁育。下文從黃喉擬水龜的生物學習性、養殖前的準備、稚幼龜的培育、成龜和親龜的養殖四個方面介紹此龜的人工養殖方面的知識。
生物學習性:
黃喉擬水龜抗病力強,能耐饑寒。是水陸兩棲動物,但較多棲息于水中生活。每年4-8月為產卵期,一般一只身體和營養狀況都良好的雌龜一年可產1 -3次卵,每次1-10枚卵。黃喉擬水龜的食性為雜食性,小魚蝦、肉類、動物內臟及下腳料或次品、螺、蛙、蛇、果皮、嫩草、蕉類、玉米等均可作為食物,但以新鮮肉類最喜歡吃。每年的6-9月食欲最旺,生長最快。
黃喉擬水龜一般從4月中旬開始產卵,到8月下旬產卵基本停止,5-6月份是產卵高峰期,7月中旬后產卵明顯減少。龜卵以自然溫度、人工控制濕度的方式孵化較為理想(此法孵出的稚龜生長快、抗病力強),一般經過55天后的孵化,可分批孵出黃喉擬水龜的稚龜。
養殖前的準備:
1、挑選合適場地
養龜場地,要選擇水源充足,水質良好的地方,土質保水性能良好(如粘壤土或壤土),排灌方便,環境安靜,背風向陽,避免在交通線、工廠等外界影響大的地方養龜。不同階段的龜,宜建不同龜池。
稚(幼)龜池的建造:稚(幼)龜池主要用于培育稚龜及幼龜。稚龜:是指當年孵化出的龜苗,直至過冬前這一生長階段的龜苗,統稱稚龜。幼龜:過完冬后,直至長成500克龜前生長階段的龜。稚龜適應環境的能力和生命力都較弱,幼龜介于稚龜和成龜之間,不大不小,也須精心培育,因此稚龜、幼龜應該有專門的池來培育。稚龜池一般為水泥結構,池底與運動場呈30度坡度使之四分之三為水池(水深20-30 厘米),四分之一為運動場(陸地部分)。稚龜池四面墻面必須光滑,50厘米以上的高度,嚴防稚、幼龜“疊羅漢”逃走。龜池上方拉遮光網遮陽。黃喉擬水龜喜歡水,平時多在水中生活,水池因此可適量放置水浮蓮(約占水面三分之二)。水浮蓮既可為稚幼龜提供隱蔽場所,又可吸收水中的部分有害物質,夏天還可吸收大量的太陽輻射熱能,有效降低水溫。運動場是龜活動及攝食的地方。稚龜池的大小視養殖規模而定,從5平方米到10平方米等規格均可。稚龜池要有良好的進、排水設施,進、出水口有防逃欄柵,龜池上方加蓋鐵絲網嚴防老鼠等敵害的侵襲。稚龜入池前,必須用40 ppm 高錳酸鉀溶液消毒龜池(1 ppm 相當于每立方米水體用藥1克的濃度,下同)。稚龜的放養密度為每平方米20只稚龜左右。
成龜池的建造:成龜多指500克以上、接近或達到性成熟的龜。成龜對環境的適應性強,生命力旺盛,不易死亡。成龜池的建造可參考稚龜池的方法,不同之處是成龜池必須由水池、運動場(陸地)和沙地三部份組成,其中水池占整個龜池的一半面積,運動場和沙池各占剩余面積的一半。水深要求30厘米以上。成龜池可用來養殖成龜和親龜。龜池四周可以種植少量遮陽植物。
2、準備好飼料
黃喉擬水龜的飼料來源豐富,因此可以因地制宜,在龜池周圍種植蕉樹等綠色植物,既可遮陽,又可作為龜的植物飼料;有條件的地方,可繁殖福壽螺,螺肉是龜較喜歡吃的肉類飼料之一。養龜地方靠近屠宰場時,可利用動物內臟等下腳料喂龜。如果采用配合飼料喂龜,應充分準備好原料及加工所需的設備、制作技術等。
3、挑選健壯的優質龜種(苗)
黃喉擬水龜抗病力強,容易飼養,但引種不當,也易導致不必要的損失。對龜種或龜苗的要求是:肉眼觀察其無傷殘,活動旺盛,反應靈敏;避免經過長途運輸,以防擠壓受傷。買龜之前,必須先消毒龜池(用40 ppm 高錳酸鉀溶液浸泡30分鐘),然后排干池水,曝曬龜池2-3天,藥效消失后再注入新鮮水。剛買回來的龜,必須休息2小時以上,適應當地氣溫及環境后,再進行消毒,然后放入龜池內飼養。
稚幼龜的培育
1、稚龜的暫養
稚龜出殼后,必須經過足夠時間休息后,才能消毒出售。一般市場上的稚龜都是可以直接投喂飼料的龜苗。此時稚龜體重僅為十克左右,宜用小容器 (如膠盆等)養殖稚龜。參考養殖密度:0.2平方米的膠盆可放養45只稚龜。盆中水位以剛好浸沒龜背為好。飼料以豬肝碎或瘦肉碎、牛肉碎、小魚蝦漿等為主,輔以微量元素及適量的添加劑。每次投喂前換水一次,投喂1小時后再次換水。投喂量以稚龜吃剩一點點為適度。宜在清晨及傍晚分二次投喂。稚龜轉食魚肉后 (約在孵出殼后的第二個月)即可放入稚龜池飼養。少量養殖時,可以用膠盆繼續飼養。
2、稚龜的放養及管理
稚龜放入池前用10 ppm 高錳酸鉀溶液浸泡消毒十分鐘。放養密度視養殖規模和龜池面積而定,宜稀不宜密。參考放養密度:20只稚龜/平方米。餌料以魚肉、瘦肉、面包蟲、蝦肉等新鮮肉類為主,也可投喂蛋白含量在40%左右的專門配合飼料。每日投喂飼料量約為稚龜體重的8% -10%,分清晨、傍晚兩次投喂,投喂前后必須及時換水,并保持運動場的清潔,減少蚊、蠅等的污染。投喂飼料堅持定時、定位、定質、定量原則;水池水深 20-30 厘米;定期用10 ppm 高錳酸鉀溶液消毒稚龜及稚龜池。
稚龜養殖到11月中下旬時(湖南、湖北及我省北部部分地區時間稍早些,約在10月下旬-11月上旬),隨著氣溫、水溫的逐漸下降,開始進入越冬管理階段。稚龜越冬的方式有自然越冬和溫室越冬兩種。一般7-9月上旬孵化出的稚龜,可以自然越冬:即在常溫下讓稚龜過冬。而10月份以后孵化出的稚龜(尤其是“尾龜”),宜采用溫室越冬方式過冬。
因為后期孵出的稚龜體質軟弱,易在自然越冬時出現死亡。
8月底孵出的稚龜,飼以雜魚肉,經3個月養殖,平均個體重可達40克以上。一般而言,孵出時個體大的稚龜,其生長也較快;個體小的生長較慢,越往后差距越大。
稚龜自然越冬時,盡量減少移動稚龜;天氣晴朗時,若氣溫超過15℃,部份稚龜偶爾會主動覓食,可喂以少量新鮮肉類。每周要換水一次以上(視氣候及食欲而定),換水后及時消毒。所有操作必須小心,在氣溫高的中午進行。
3、幼龜的培育
過冬后,當室外溫度達到20℃以上,水溫15℃以上時,轉入幼龜的培育階段。幼龜培育的方法與稚龜期培育方法相同。值得一提的是,稚幼龜都喜歡新鮮肉類飼料,較少或不食植物飼料,因此在稚幼龜飼料中應添加一些微量元素等物質,保證營養的均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