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類的生命活動隨水環境條件的相對穩定及變化而維系動態平衡,并不斷變化發展。魚類種族的生存、繁衍和發展必須與水體環境相協調,必須對外界環境各類因子的刺激做出反應,消除由環境變化而引起的危害。不同品種的魚長期生活于不同的水域,因此具有不同的生態要求和生長特性。
研究表明在合適的生長溫度范圍內,魚類的代謝強度一般與環境溫度成正相關。當環境溫度趨向魚類正常生長的溫度上限時,溫度升高可導致其代謝速率的明顯加快。其中標準代謝率與溫度的關系為:
Ms=ebT
式中 Ms:標準代謝率;b:代謝常數,其大小與魚的品種有關;T:環境溫度,℃
經過長期的適應,不同魚類對水溫的要求不同,每種魚都有其合適的生長溫度。
溫帶地區的魚類所能適應的水溫的變化范圍相對較寬,屬于廣溫性魚類。一般溫水性魚類的最適生長溫度為20~30℃,低于15~20℃時食欲下降,生長緩慢。我國養殖的主要淡水魚類,如鰱魚、鳙魚、草魚、青魚、鯉魚和鯽魚等魚類的最適生長溫度大致為23~28℃,是典型的廣溫性魚類。
熱帶魚類的生長適溫偏高,如羅非魚為25~33℃、遮目魚為28~35℃,但兩者都不耐低溫。
冷水性魚類一般不能耐受高溫,如虹鱒魚所能耐受的最高環境溫度為20℃。
絕大多數魚類的生長適溫是連續的,但冷水性鮭鱒魚一般有兩個最適生長溫度,分別為7~9℃和16~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