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任何一個城市,都存在交通擁堵的問題。面對城市發展帶來的機動車污染、擁堵這些問題,發展智能交通產業是有效的解決途徑之一。所謂智能交通,是一個基于現代電子信息技術,面向交通運輸的服務系統,引導城市交通的正確發展,提高現有道路交通網絡的運行效率,從而達到緩解擁堵、節約能源、減輕污染的目的。
治堵是浙江省政府的頭號民生實事,而中國電信以一系列的實際行動,推出了導航、路況、監控、引導等多種功能性產品,成為市民的“智能交通助手”,這當然無法根治解決交通困局,但作用收效明顯。
今天老貓與另外兩位身居“首堵”的專家朋友,談一下天翼智能交通的感受,如何讓我們的出行一路暢通。
老貓:春節假期一上班,就意味著要返城,開始擁堵生活了!
周澎湃:我痛恨工作在“首堵”北京,我平時上班20公里路程,6點半就得出門上路。
陳中:現在也不分早晚高峰了,全天候爆堵,每次開車堵完都發誓下次不開車了。最坑爹的是在四環上遇到拉肚子,出不去又不忍棄車而去,最后生生逼回去了……
老貓:看來堵車的確讓人恨之入骨。而且堵車帶來的尾氣排放也讓人受不了,連江浙都被霧霾襲擊了。
周澎湃:這個其實大家都很清楚,跟私家車增長沒多大關系。去年,我發表過一篇文章,治理大氣污染的措施指向了家用小轎車,種種措施都把板子打到了老百姓身上。但這板子真的打歪了,中科院大氣物理所研究數據表明:原生PM2.5,機動車排放占比50%,這50%中,接近90%是占北京525萬輛機動車保有量不足5%的重型柴油車、重型汽油車和非道路機械“貢獻”的。
陳中:日本機動車保有量和千人車輛數,遠遠大于咱們,可城市并沒有出現超級堵車的問題,還是說明了智能交通的重要。
老貓:智能交通是趨勢,也正是因此,浙江才開始將智能交通列為民生大事,尤其是中國電信天翼推出了一系列的功能性應用,兩位手機中有類似的APP嗎?
周澎湃:我用的是車載收費版導航,雖然有即時導航,但是用處不大,線圈圖解決不了堵車啊,只是讓人看了后心里更添堵。
老貓:所以我覺得天翼看交通那個應用超牛,通過手機網絡能看到真實路況,還有停車場、加油站等便利信息。智能停車引導系統、車輛監控等都不錯。
陳中:流量也費吧?這么刷還不跟中國移動的4G段子似的,一不留神刷出一套房去啊。
周澎湃:陳老師你太不了解中國電信的流量套餐了,電信的網絡快而穩定,流量套餐的費用超級低的,而且服務到位。
老貓:智能化當然是建立在網絡化的基礎上的,網絡化的首要條件是運營商服務要到位的。
陳中:智能化其實還有一個深層意義,就是去中心化,這也是互聯網的核心特點之一。就拿車輛監控來說,如果是P2P的,有點眾包的概念,相當于用戶生產內容,人人為人人。互聯網改變傳統行業是一直在進行的事情,也許汽車就會是下一個被改變的終端。
老貓:這個肯定要一步步來,最美司機吳斌出事的時候,就是裝在客車上的車載監控完整拍攝下來,并通過中國電信天翼3G無線網絡實時傳送到杭州長運運輸集團有限公司視頻監控中心的。
陳中:那還真得說天翼的網絡不簡單了,車輛監控發展一直有阻礙,因為車輛一直在移動狀態,線纜監控當然不現實,而通過無線網絡傳輸的數據量非常大,也無法實現高清連貫的傳輸,這對網絡的要求非常高。
老貓:首要問題還是網絡!智能交通所涵蓋的分支太龐大,但究其關鍵還是兩方面:一是更為智能便捷的網絡,二是智能操作的汽車終端。老周是汽車領域的專家啊,對此有什么看法?
周澎湃:這個幽閉的鐵殼子越來越讓人感到厭惡,不過汽車這種獨有的“孤島”屬性也正在被改寫。你所說的汽車終端革命已經開始了,就是車聯網,車聯網必將釋放出難以估量的發展潛力。比照智能手機行業,硬件制造商提供了強大的計算能力、前后攝像頭、GPS、重力感應等,軟件應用開發商就能培育出一個繁榮的車聯網行業!
陳中:這些車載設備,對接天翼應用平臺,地圖、導航、定位、社交應用、大數據智能處理、車輛遠程智能控制等應有盡有,恐怕那時候人們就不是怕堵車,而是盼堵車了。
老貓:盼堵車?為什么?
陳中:因為那時候車來車往根本來不及看美女啊!天翼再出個汽車交友功能,這可是車輪上的視頻社交啊!還能查看車主可以公開的資料,來一場“非誠勿擾”都綽綽有余。
老貓:哎呀,這讓我等怪蜀黍情何以堪啊,天翼讓出行一路暢通,不過我能建議先出個汽車馬桶應用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