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國冷鏈物流網和大家談到什么是智能物流?智能物流對我們的生產、生活有什么關系呢?通常為我們認為智能物流是利用集成智能化技術,使物流系統能模仿人的智能,具有思維,感知,學習,推理判斷和自行解決物流中某些問題的能力。智能物流的未來發展將會體現出四個特點:智能化,一體化和層次化,柔性化與社會化。在物流作業過程中的大量運籌與決策的智能化;以物流管理為核心,實現物流過程中運輸,存儲,包裝,裝卸等環節的一體化和智能物流系統的層次化;智能物流的發展會更加突出“以顧客為中心”的理念,根據消費者需求變化來靈活調節生產工藝;智能物流的發展將會促進區域經濟的發展和世界資源優化配置,實現社會化。
通過智能物流系統的四個智能機理,即信息的智能獲取技術,智能傳遞技術,智能處理技術,智能利用技術來分析智能物流的應用前景。
1) 智能獲取技術使物流從被動走向主動,實現物流過程中的主動獲取信息,主動監控車輛與貨物,主動分析信息,使商品從源頭開始被實施跟蹤與管理,實現信息流快于實物流。
2) 智能傳遞技術應用于企業內部,外部的數據傳遞功能。智能物流的發展趨勢是實現整個供應鏈管理的只能化,因此需要實現數據間的交換與傳遞。
3) 智能處理技術應用于企業內部決策,通過對大量數據的分析,對客戶的需求,,商品庫存,智能仿真等做出決策。
4) 智能利用技術在物流管理的優化,預測,決策支持,建模和仿真,全球化管理等方面應用,使企業的決策更加準確性和科學性。
發展智能物流的現實依據
傳統物流運輸中,運輸的種類和風險、物流過程中的運輸環節和動作方式以及物流企業的服務,都影響到物流運輸的成本和質量。智能物流是利用集成智能化技術,使物流系統能模仿人的智能,具有思維、感知、學習、推理判斷和自行解決物流中某些問題的能力。 預計到2015年,中國智能物流核心技術將形成的產業規模達2000億元。據悉,智能物流“十二五”規劃即將出臺,智能物流是根據自身的實際水平和客戶需求對智能物流信息化進行定位,是國際未來物流信息化發展的方向。 未來物流應該如何發展? 物流企業一方面可以通過對物流資源進行信息化優化調度和有效配置,來降低物流成本;另一方面,物流過程中加強管理和提高物流效率,以改進物流服務質量。然而,隨著物流的快速發展,物流過程越來越復雜,物流資源優化配置和管理的難度也隨之提高,物資在流通過程各個環節的聯合調度和管理更重要,也更復雜。我國傳統物流企業的信息化管理程度還比較低,無法實現物流組織效率和管理方法的提升,阻礙了物流的發展。要實現物流行業長遠發展,就要實現從物流企業到整個物流網絡的信息化、智能化,因此,發展智能物流成為必然。
社會發展推動智能物流進步
智能新技術在物流領域的創新應用模式不斷涌現,成為未來智能物流大發展的基礎,極大地推動行業發展。智能物流的理念開闊了物流行業的視野,將快速發展的現代信息技術和管理方式引入行業中,它的發展推動著中國物流業的變革。 作為中國物流行業先行者的智能物流,站在行業的前沿,以敏銳的嗅覺,把握物流業的發展方向,通過物流信息平臺的搭建,率先實現物流行業信息化,為物流行業領航掌舵,全面迎接智能物流時代的到來。 2010年,國家發改委委托中國工程院做了一個物聯網發展戰略規劃的課題,課題列舉了物聯網在十個重點領域的應用。物流是其中熱門的應用領域之一,“智能物流”成為物流領域的應用目標。隨后,物聯網迅速在物流業界熱起來了。 然而,現階段對智能物流的詮釋比較多的還是在技術層面,例如信息技術或傳感器在物流中的應用等,呈現出技術推動的特色。而任何一種技術在產業界大面積的推廣,一定要有雙驅動——除了技術驅動外,還應該有產業驅動。 在物流領域來看,物聯網只是技術手段,目標是物流的智能化。談到“智能”二字,我們對智能的認識是一個逐漸深化的過程。早期認為自動化等同于智能。而后隨著科技的發展,出現了一些新的智能產品,如傻瓜相機、智能洗衣機等,它們能夠從現場獲取信息,并代替人作出判斷和選擇,而不僅僅是流程的自動化,此時的智能是“自動化+信息化”。 然而發展到今天,互聯網的出現,或者說進入物聯網時代,智能的涵義又更進了一步。僅僅通過自動采集信息來作出判斷和選擇已經不夠了,還要與網絡相連,隨時把采集的信息通過網絡傳輸到數據中心,或者是指揮的本部,由指揮中心作出判斷,進行實時的調整,這種動態管控和動態地自動選擇,才是這個時代的智能。也就是說,智能應該具有三個特征,即自動化、信息化和網絡化。 而智能物流的出現,標志著信息化在整合網絡和管控流程中進入到一個新的階段,即進入到一個動態的、實時進行選擇和控制的管理水平。這個水平不一定是目前大家馬上都需要的,所以一定要根據自身的實際水平和客戶需求來確定信息化的定位,但這肯定是未來的發展方向。
引智能物流對供應鏈的影響
智能處理技術應用于企業內部決策,可通過對大量物流數據的分析,對物流客戶的需求、商品庫存、物流智能仿真等作出決策。實現物流管理自動化(獲取數據、自動分類等等),物流作業高效便捷,改變中國物流倉儲型企業“苦力”公司的形象。 智能物流可降低物流倉儲成本。物流智能獲取技術使物流從被動走向主動,實現物流過程中的主動獲取信息,主動監控運輸過程與貨物,主動分析物流信息,使物流從源頭開始被跟蹤與管理,實現信息流快于實物流。 智能傳遞技術應用于物流企業內部,也可實現外部的物流數據傳遞功能。智能物流的發展趨勢是實現整個供應鏈管理的智能化,因此需要實現數據間的交換與傳遞。提高服務質量、加快響應時間,促使客戶滿意度增加,物流供應鏈環節整合更緊密。 智能技術在物流管理的優化、預測、決策支持、建模和仿真、全球化物流管理等方面的應用,使物流企業的決策更加準確和科學。借智能物流的東風,我國物流企業信息化將上一個新臺階,同時也促進物流行業實現信息共享的局面。
物聯網對物流信息化的影響
第一,開放性。 過去創建信息系統就是管好自己的流程和資源,現在是建一個開放的系統,即必須要有社會信息、外部信息的交換共享,同時還要有自身信息向社會發布的機會,這種開放性是提高運營水平的一個必然的趨勢。 在這個開放的過程中,一些熱門技術,像定位技術、傳感器技術等,將會成為實現開放性的關鍵技術手段。同時,我們還要認識到制約開放的主要問題是安全性。而現階段要解決安全的問題,一要靠技術,二要靠流程,三要靠法律,四要靠內部管理。安全的問題也在不斷變化,包括對安全問題的認識、承受程度等。這種變化使開放性和安全性之間的平衡狀態不斷調整,這也會促進系統自身逐漸地開放。在新的時代要建開放性的系統,而開放性的系統和安全性之間怎樣平衡,考慮這兩方面的關系,以及涉及到的相關技術、資源等,都是在推動系統開放性時需要考慮的因素。 第二,動態性。 適應快速變化的外部環境,提升精細化管理要求,這是目前企業發展的重要需求。當需要系統動態化的時候,定位信息服務將成為基礎。定位信息就是采集的信息里包含識別和時空兩個基本要素,定位信息捆綁其他狀態信息構成物流動態管理的“信息元”,上面可以加載其他管理信息,可以加溫度、壓力、濕度等信息。用傳感技術捆綁,捆綁在什么信息上,就對什么作動態管理。所以,識別信息加時空信息成為一個捆綁的信息元,可以形成動態信息的公共服務。現在已經出現了非常多這樣的位置服務公共信息平臺。 另一方面,運輸網絡的監管動態化和服務社會化將決定著物流管理動態化的進程。 第三,集中性。 信息化應用于網絡資源的整合和流程的管理的趨勢越來越明顯。信息如果不集中是無法加工和提升的,因此,這種集中管理有利于提高信息的處理能力和服務能力;同時,信息加工服務的人才是稀缺的,只有集中起來才能夠投資建設數據中心。所以,我們會看到信息管理的集中化是近期信息化建設非常重要的特征。同時我們還看到促進信息服務外包的技術,如云計算服務等也得到了快速發展,數據挖掘、知識管理的技術和人才需求急速上升,這些都是集中性帶來的變化。 第四,關鍵技術。 一些關鍵技術將得到快速發展。一是識別與采集信息技術,包括RFID、傳感器等;二是移動通訊技術,包括3G網,甚至4G網等移動無線通訊技術;三是智能終端,與其他行業的信息化相比,物流信息化中特有的兩種裝備,機載終端和手持終端,將得到快速發展。研究這兩個智能終端的差異性,將反映物聯網時代物品和人的管理方式。四是位置服務,基于位置的服務現在非常流行,除了傳統的GPS,發展最快的是通過智能手機提供的位置服務;五是商業智能技術,一旦管理轉移到依賴于信息加工、信息處理,即利用商業智能技術進行加工和處理信息,實現決策、實現增值時,商業智能技術將會熱門起來。 第五,數據中心。 數據中心常常是被忽視的領域,但是在物聯網推進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可能沒有統一的答案,但是隨著一個個案例的出現,我們發現,這些案例體現的是數據中心經濟實體的成功。我們看到現在最成功的案例,發展最快的實體,恰恰都是數據中心類型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