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濟南、濰坊先后成為肉菜流通追溯體系試點城市。據了解,濟南市肉菜追溯體系建設由濟南市商務局承擔。“軟件部分已經與浪潮集團簽約,目前正就體系硬件配套進行招標。”6月28日,濟南市商務局市場秩序處的工作人員說,“所以還無法確定具體投入試用的時間。”
盡管還沒有明確的“時間表”,由政府主導肉菜追溯的消息卻已在省城傳開。記者在濟南超市、肉菜批發市場調查發現,市民和菜販大多對肉菜追溯的前景看好。在涉農企業和合作組織看來,具備統一標準、實現信息共享的追溯機制的建立,讓農產品營銷有了更大的商機。
個人投資70萬建追溯系統
仍難得到客戶的信任
博興縣博昌街道辦事處的國豐高效農業生態園區孫志剛,早在2011年就投資70余萬元,建起了獨立的蔬菜質量追溯系統。
“從生態園出去的每一份蔬菜,都標有二維碼,通過手機掃描,可以看到蔬菜出廠、流通的每一個環節。”孫志剛說,“這種模式,和目前政府主導的追溯機制原理是一樣的。”先進的追溯模式一度讓孫志剛的蔬菜征服了不少客戶,但隨后就有客戶提出:這個追溯機制是你們自己建立的,每個環節的信息都是由你們輸入,怎么能保證這些信息的真實可信?
“對這個問題,我真無法回答,我只能說,一個企業想做長久,必然會愛惜自己的聲譽,保證自己產品的質量。”孫志剛說,但別人的懷疑確實有道理。
6月15日,一家主打有機農產品品牌的電子商務網絡派了一位經理,從濟南趕到博興,找孫志剛商洽合作,孫志剛把來自客戶的疑問又拋給了這位經理:你怎么讓客戶相信你推薦的產品是真正的有機產品?
這位經理想了想,說:“是啊,我們自己說話,都少了點說服力。”
政府主導肉菜追溯
或將成為權威第三方
那么,誰說的話才有權威性?
現在,濟南燕山銀座的肉菜賣場上,貼有“有機”商標的肉菜明顯地減少了許多。“剛有有機這個概念時,賣得還不錯,后來市民對有機食品開始懷疑了。”賣場內的一位推銷員告訴記者,媒體的報道讓大家對有機、綠色、無公害逐漸失去信任。
“其實,綠色、無公害產品,國家有嚴格的認證標準,只有有機一項,目前的認證有點亂。”山東省農科院的一位蔬菜專家說,“好幾個提供有機認證的機構都說自己最權威,其實誰都不權威。”
來源:農村大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