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2010年6月國家發改委發布的《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規劃》的實施將有助于提高出口農產品質量,增強國際競爭力。我國生鮮農產品生產具有較強的比較優勢,但由于冷鏈發展滯后,蔬菜、水果出口量僅占總產量的1%至2%,且80%是初級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缺乏競爭力。
據悉,我國每年所消費的易腐食品將近10億噸,其中需要通過冷鏈物流服務的超過50%。與此同時,近年來,我國冷鏈物流市場規模和需求增速加快,僅食品行業冷鏈物流的年需求量就在1億噸左右,年增長率在8%以上;國內目前有超過1萬家超市亟待引進冷鏈技術并尋求合作伙伴。這些數字都在傳遞著一個信息,那就是我國冷鏈物流產業有著很大的發展空間。
然而,與強勁需求形成鮮明反差的是,我國冷鏈物流的發展滯后。目前我國已有冷藏容量僅占市場貨物需求的20%至30%;僅水果、蔬菜等農產品在采摘、運輸、儲存等物流環節上的損失率就達25%至30%,每年有總值約92.5億美元的農產品在運輸中損失。我國的損耗量居于世界首位,每年腐爛損耗的水果、蔬菜可以滿足將近2億人口的基本營養需求。而在發達國家,損失率會被控制在5%以下。
同時,就基礎設施而言,數據顯示,我國冷庫庫容量1500萬噸,機械冷藏列車近7500輛,機械冷藏汽車4萬輛,冷藏船噸位10萬噸,年集裝箱生產能力100萬標準箱。但是,如果以人均擁有量計算,每人擁有的冷庫庫容量僅為12公斤,冷藏保溫車占貨運汽車的比例也只有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