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口岸物流”系指口岸城市利用其自身的口岸優勢,以先進的軟硬件環境為依托,強化其對口岸周邊物流活動的輻射能力,突出港口集貨、存貨、配貨特長,以口岸產業為基礎,以信息技術為支撐,以優化口岸資源整合為目標,發展具有涵蓋物流產業鏈所有環節特點的口岸綜合服務體系。那么,我國口岸物流的發展情況又是怎樣的呢?近日,上海海事大學物流研究中心主任林國龍教授接受了錦程物流網記者的采訪,并對這一問題進行了詳盡的解答。
上海海事大學物流研究中心主任林國龍
記者:林教授,您好,口岸物流應該說是一個全新的概念,隨著人們對現代物流理論的研究不斷深入與成熟,發展中心城市的口岸物流已經越來越引起物流學術界、產業界以及政府部門的高度重視。請您談談我國口岸物流的發展情況,以及存在的問題。
林國龍:過去我們傳統的口岸物流是保稅區、出口加工區等,再上一個層次,就是保稅物流、保稅港、進出口加工區功能拓展等。從普通意義來講,中央政府已經全面地在開放口岸,所以目前口岸物流環境非常好,特別是中央政府十大產業有關物流調整與振興計劃中明確指示,將保稅物流、多式聯運物流、口岸物流等都會列為重點,并繼續為口岸進一步的開放,改善口岸環境做很多政策。現在海關總署也正在考慮,將來的口岸環境要從傳統型的物理性的圍網管理轉變成信息化的管理。簡單的來說,口岸物流的環境非常好。目前口岸物流受到了這次金融危機的一些影響,中央政府及時調整,要向內需轉型,但我國是外貿依賴型國家,所以外貿還是我們將來發展的一個主力軍,而且進一步改善口岸物流環境也是今后相當長一段時期內的一個側重點。
我國口岸物流主要存在的問題,體現在這幾個方面:第一,口岸物流相關管理部門的協調問題。口岸物流所涉及到的管理部門比較多,所以管理部門之間的協調非常重要。中央很多政策的落實是需要各個部門協同配合的,很多企業感覺有些政策沒有落實到位,是因為有些部門之間協調存在問題,包括我們的流程方面。比方說,保稅港、保稅物流、保稅物流中心,在兌現中央政府有關保稅物流政策的時候,在落地上、操作上都存在一定的問題。這個就是目前我國口岸物流存在最大的問題。大家都認為是需要進一步開放優化我們的口岸環境,但實際上做起來,需要各個部門的配合。
第二,我們口岸物流的管理手段還比較低端。很多國家口岸物流幾乎都是信息化,但是我們現在還在討論大通關,說明我們還存在很多問題。而且將來不僅僅在口岸,跟口岸所涉及到的,如黃金水道,中西部的經濟區域等,也應該受到口岸環境優化的好處,但是可能到目前為止仍難以做到,因為很多部門的在程序上還存在問題。
第三,我們企業本身相對被動,有依賴性。實際上中央政府也鼓勵我們企業要在口岸管理部門的管理之下,提出一些新式新型的管理方法,而且我們也希望有一些口岸企業通過一些創新的方法,把中央口岸開放政策消化好、利用好、發揮好。
第四,口岸是國家對外開放的窗口,也是外貿進出口的通道。在與國外一些管理部門、或者在交易上、貿易上進行合作,相互溝通的方面,我覺得還要進一步去強化,不僅僅要網絡化,而且要系統化、一體化。這些方面我們和國外的一些先進企業相比有差距,怎么樣的接口和融入我們還存在很多問題,不僅是硬環境方面,還有軟環境方面,這些都值得我們去深思。
還有剩下的就是一些配套服務??诎段锪?,物在流的過程中是需要一些部門的配合、支持,有些部門要檢疫病例,還有我們很多的配套服務,如仲裁、法律咨詢,以及其他的一些類似于能夠使口岸物流流暢進行的一些配套設施,這些都需求我們進一步去完善。
記者:我國口岸物流發展的環境就目前來說和國外相比還有哪些差距呢?
林國龍:跟國外相比的差距,主要有這幾個方面:第一,我們理念上還有差距,在管理好國門的前提下,實際上我們還要進一步開放。明年我們東盟—中日韓即10+3要進一步開放,如臺灣公共市場、兩岸娛樂的進一步開放的問題等等,所以中央政府在積極地配合去做,包括海峽經濟區、北部灣經濟區。但是我們對中央政府的改革開放認識還不足。我們作為一個大國走向強國的過程中,要認識到全球經濟一體化是勢在必行的事情,但我們的一些管理部門各方面還適應不了。
第二個差距,現在很多都無紙化、信息化、網絡化了,即從海港拓展到陸港、空港,實現無縫連接;結合采用各種先進技術手段如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公共數據網絡和信息平臺、移動通信短信息通知等,而我們的一些企業包括在數據平臺上、操作運作方面等,相對落后,還是傳統的模式,需有待改進,向真正意義上的“無紙化大通關”的方向努力。
第三個問題,就是懂得口岸物流業務的、懂得國際通訊技術規則的人才還相對缺乏,數量上還不能滿足我們現在任意開放口岸環境。
我想在這幾個方面,我們能夠在趕上的話,這個差距會越來越小。目前口岸物流環境有一些方面,我們已經與國外的口岸環境差不多了,但是從整個國家口岸環境來講,我們與國外的差距還是蠻大的,包括我們管理、服務人員的素質,這些都需要有待于進一步提高。
記者:我國口岸物流在理念上、信息化,以及人才等方面與國外存在著差距,那么我們要怎樣優化我國口岸物流的綜合環境,以及我國口岸物流未來的發展方向是什么,請您簡單談下。
林國龍:營造口岸物流的綜合環境是個比較復雜的問題,綜合環境我們剛才講了,從廣義上來說,口岸物流綜合環境包含硬環境與軟環境兩部分??诎兜挠箔h境主要是指口岸的基礎設施,在這方面,我們現在一些基礎措施已經非常先進了,可以說是一流了。軟環境方面我重點說下,它包括口岸物流的政策環境、通關環境、市場環境、物流環境以及金融環境等,其交集在于口岸物流管理。這方面有待于我們進一步改善,包括很多的一些口岸現代服務業、口岸服務業經濟區等都需要全系統的服務。就拿上??诎秶H航運中心這樣的一個口岸環境來講,應該是代表了我們國家今后的方向,但是軟環境還要進一步提高。綜合環境是多方面、多層次、多方位的,我們要深入地考慮下,跟國際上所需要的綜合環境相比較,我們要加快步驟把它改善好。
至于口岸物流的發展方向,我們不能光停留在口岸,應該要考慮到它一兩個扇面,一個是向外的扇面,一個是向內的扇面,我們通常的認識會把口岸看做一個關口,而現在我們要把它看做是一個窗口,即我們對內對外兩個扇面的集點,我想這是首先在認識上,我們需要做的。
再就是要提高我國口岸物流服務人員的素質,我們要精通國外的一些通訊規則,要引進和培養一批非常熟悉、精通國際業務的人才,還要引進一些能夠充分利用國際資源優化配置的人才。
后記:我國的口岸物流綜合環境的優化與營造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它需要一個漸進的過程。盡管這其中會有很多困難,但我們仍然充滿自信與期待,在各級政府部門的政策支持和引導下,在國內外企業界、航運界、物流界人士的積極參與下,我國的口岸物流綜合環境必將更具吸引力和競爭力。(記者/Rose)
人物簡介:
林國龍,男,上海海事大學現代物流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上海海事大學物流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國際航運仲裁院仲裁員,上海市奉賢區政府物流咨詢專家,中國海事仲裁委員會咨詢專家,中國海事仲裁委員會物流專業仲裁員,國家發改委主管的《物流時代周刊》專家委員會成員,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物流師職業資格認證專家委員會委員,上海市世博人才培訓中心顧問,上海海事大學學術委員會委員,上海海事大學物流工程學院學術委員會委員,南京遠洋運輸股份有限公司獨立董事兼顧問,南京王家灣物流中心名譽顧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