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區人大常委會首次開展食品安全專題詢問
10部門負責人接受詢問,就地溝油、蔬菜農藥殘留、飼料添加劑監管等問題作出回應
□平安廣西網/廣西法治日報記者盧林峰 吳志剛
食品安全工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內容,社會各界普遍關注,自治區人大常委會高度重視。昨日下午,自治區十一屆人大常委會第23次會議聯組會議,就廣大人民群眾關注的食品安全工作開展專題詢問。這是區人大常委會首次運用專題詢問形式加強監督工作。自治區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及與食品安全工作有關的10個區直部門主要負責人到會接受詢問。地溝油、蔬菜農藥殘留、飼料添加劑監管、食品“三小”、米粉吊白塊等食品質量安全問題,成為委員們關注的焦點。
關于地溝油、塑化劑:將圍繞安全檢測和風險評估做好工作
劉勝福委員:今年以來,發生了染色饅頭塑化劑等問題,嚴重挫傷了民眾的食品安全感。非法生產、銷售和使用地溝油成為廣大群眾關注的熱點問題。自治區相關部門將采取什么措施,完善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加強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和加大食品安全信息的透明度,增強群眾的信心?
自治區衛生廳廳長李國堅:目前,我們對26個點進行了檢測,沒有發現地溝油。我們將圍繞食品安全檢測和風險評估做好三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強縣級機構培訓,增加檢測點,把需要檢測的食品盡量檢查多一些,準一些;二是加強部門協調合作,爭取第一時間把出現的問題消滅在萌芽之中;三是加強信息發布工作,加強輿論監督,使人民群眾增強對食品安全的信心。
關于蔬菜農藥殘留:下決心做好三項工作
江紅兵委員:群眾十分關心蔬菜農藥的殘留問題,在做好源頭管理,防止我區蔬菜農藥殘留超標以及整治違規經營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成效如何?難點在哪里?
自治區農業廳廳長張明沛:廣西農產品質量安全很安全,下一步我們要繼續抓好以下工作:一是高度重視農產品、蔬菜質量安全,簽訂責任狀。二是建設搞好基地,確保農產品安全。在減少農藥的殘留方面,成立領導小組,建立防控網絡,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查處存在的漏洞和問題,與工商部門聯合開展打擊,每年舉行2到3次大型的查處活動;三是抓源頭治理。目前,建立的農產品基地已經有2000多萬畝。
關于飼料添加劑監管:建議人大進行專題調研
李小鳳委員:水產品是我們老百姓餐桌上不可缺少的。我區在養殖環節中違法添加有毒有害物質情況如何?對檢查發現的突出問題是怎么解決的?
自治區水產畜牧獸醫局局長梁雨祥:今年以來,我們檢查了5188批次,水產品的合格率是99.2%,畜產品合格率為100%,沒有重大的安全事故發生。對檢查發現的突出問題,輕者采取教育,重者處罰,涉及違法的堅決移送司法機關處理。目前,存在的困難是一些養殖戶和企業難以建立防御體系,沒有信息網絡通道,要建立檔案索查有難度;另外是聯合執法難度大,建議區人大常委會進行專題調研。
關于食品“三小”:將實現全程監管和無縫銜接
馮成善委員:當前我區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小攤販、小餐飲食品安全情況非常復雜。在我區具體管理辦法出臺之前,有關部門對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小攤販和小餐飲的監管有什么打算?
自治區食安辦主任、自治區食品監管局局長譚明杰: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小攤販、小餐飲“三小”問題,與廣大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三小”食品數量眾多,條件簡陋,流動性大,安全隱患多,監管難度較大。2009年6月1日起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對“三小”食品沒有作明確的規定,由各省、自治區根據情況制定相應監管辦法。在自治區的法規性文件和其他文件沒有出臺之前,自治區食品安全委員會通過了《廣西關于加強食品加工小作坊食品監督工作意見》,目前已報自治區政府待批。該意見明確有關部門的監管職責,消除監管空白,實現食品安全全程監管和無縫銜接。
關于米粉吊白塊:三部門擬聯手整治
韋廣雄委員:米粉是我區民眾喜愛的大眾食品,其質量安全直接關系到民眾的身體健康,但米粉生產工藝簡單,準入門檻很低。如何杜絕類似吊白塊等非法添加行為?
自治區質監局副局長閉俊東:針對米粉質量安全問題,我們采取了三項措施:一是制定實施米粉質量安全的地方標準,標準規定米粉的生產條件,安全衛生指標,食品包裝運輸等,規定不許可添加吊白塊明礬等物質。二是嚴格實施米粉許可制度,對不符合食品生產許可條件的米粉企業,進行限期整改,嚴格準入條件。三是嚴格日常監管,對吊白塊非法添加行為進行監控和專項整治,收效顯著。經過幾年專項整治,未發現獲證米粉生產企業有非法添加吊白塊的行為發生。
自治區食藥局副局長周廣能:餐飲環節是米粉質量安全監管的最后一道防線,食品藥品監管部門為保障米粉質量安全,主要抓三個環節:一是餐飲單位建立索票索證制度,從源頭上堵住不合格米粉進入餐飲單位;二是實行添加劑配料公示制,嚴禁購進吊白塊。三是制定進貨查驗登記制度。
自治區工商局副局長蘇建榮:米粉的流通環節屬于工商部門監管,工商部門主要從“證照、經營主體、日常巡查”三方面進行監管。鑒于目前各管各的問題,三部門就如何聯手開展整治工作,正在進一步溝通協調。
聯組會上,委員們還就落實企業主體責任的難點、構建好流通環節食品安全監管長效機制等問題進行了詢問。此次專題詢問歷時兩個多小時,采取一問一答的形式。自治區食安辦、工信委、衛生廳、工商局、質監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水產畜牧獸醫局等有關部門負責人以坦誠、負責的態度,對這些問題一一作了回答。
相關鏈接
織好三張網保障口中食
我區將著力解決食品安全突出問題
平安廣西網/廣西法治日報南寧訊(記者陳鍇盧林峰)9月21日,記者從正在召開的自治區第十一屆人大常委會第23次會議上獲悉,我區將進一步建立健全地方政府負總責、監管部門各負其責和企業是第一責任人的食品安全責任體系,嚴格督促落實各方責任,統籌推進監管能力建設,構建全程監管格局,不斷完善政府責任網、企業誠信網和社會監督網,著力解決食品安全領域的突出問題和影響食品安全的深層次矛盾問題。
會議建議,我區應進一步加快相關地方性法規立法。按照《食品安全法》第二十九條規定,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攤販管理辦法由省級人大常委會制定。目前,全國已有多個省(區、市)頒布實施,我區相關工作已在展開,將進一步加快推進立法進程。2010年9月29日《廣西壯族自治區家畜屠宰管理條例》廢止后,我區牛、羊等家畜屠宰監管缺乏法律依據,質量安全難以保障,盡快制訂相關管理辦法已勢在必行。同時,繼續加強對食品安全法律法規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督促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履行法定職責,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監管機構,對本級執行《食品安全法》要求建立的各項制度給予大力支持,對增強食品檢驗檢測能力、提高執法隊伍專業技術水平等食品安全監管能力建設給予必要的經費保障,確保執法辦案、檢驗檢測等工作的正常開展。
據了解,2010年我區建立了自治區、14個地級市和18個縣共33個風險監測點,開展食品化學污染物及有害因素監測、食源性致病菌監測、食源性疾病監測,全面啟動了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工作。2011年在原有基礎上,進一步將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工作范圍擴大至全區所有市縣及12個城區共102個監測點,初步建立起覆蓋全區各市縣的食品安全風險監測網絡。 |